




鉆孔
鉆孔開孔直徑應不小于Φ240mm,采用在基巖內接力鉆孔的方法,要求最終有效孔徑不小于 200mm。鉆孔孔位與設計孔位最大允許偏差應不大于±5cm。倒垂鉆孔時,應選擇性能好的鉆機,鉆機滑軌(或轉盤)應水平,立軸應豎直。鉆桿和鉆具必須嚴格保持平直。
鉆孔須取芯(經監理人批準可采用鉆孔電視替代鉆孔取芯),按取芯次序統一編號,填牌裝箱,繪制鉆孔柱狀圖和進行巖芯描述,并按指定的地點存放,防止散失和混裝,具體依據取芯揭露的地質條件(鉆孔柱狀圖)經監理審批后對倒垂線底高程進行適當的調整。
可在鉆孔處混凝土底板上預埋緊固螺栓,嚴格調平鉆機滑軌(或轉盤),其傾斜應小于 0.1%,然后將鉆機緊固在混凝土底板上??卓谔幝裨O長度不小于 3m 的導向管。導向管必須調整垂直(傾斜度小于 0.1%),并用混凝土加以固結。
選擇適合在廊道內施工的鉆具長度,鉆具上部應裝設導向環,導向環外徑可略小于導向管內徑 2mm~4mm。鉆進時,宜采用低轉速、小壓力、小水量。用鋼砂鉆進時一次投砂量不宜過大。必須經常檢測鉆孔偏斜值,每鉆進 1m~2m 即應檢測一次。檢測時可采用倒垂浮體組配合彈性置中器進行。
發現孔斜超限,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糾正。如確因孔斜超過設計規定而又無法糾偏,需重新選擇孔位進行鉆孔時,其孔位應由監理人會同設計、地質等重新指定。鉆孔巖芯取樣率應不小于 90%,鉆孔同時應做好地質描述。
鉆孔達到設計孔深時,如遇到軟弱夾層等不利條件,承包人需向監理人提出報告,由監理人會同設計及地質協商確定處理措施(如增加孔深等)。
鉆孔施工完畢,承包人需向監理人提供實測的鉆孔柱狀圖(每 2 米測定孔斜一次)和鉆孔中心投影圖(投影以樞紐 X,Y 軸為坐標系),由監理人會同設計及地質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倒垂保護管安裝埋設。
鉆孔保護管安裝
鉆孔保護管采用Φ194mm×8mm 無縫鋼管,安裝后要求保護管內有效管徑不小于165mm。
安裝保護管前,應全面沖洗鉆孔,除凈孔內殘留巖粉,并宜風干鉆孔。自下而上準確測定鉆孔偏斜值,確定保護管埋設位置。安裝前應對各段保護管內外進行清洗,去除銹污。保護管應保持平直,底部應加以焊封,不得漏水。底部 0.5m 范圍的內壁應加工為粗糙面。保護管接頭采用內外絲扣連接,安裝時全部絲扣連接縫用防滲漏材料密封,防止漏水。各段保護管接頭處應精細加工,保證連接后整個保護管的平直度,并防止漏水。自下而上準確測定鉆孔偏斜值,確定保護管埋設位置。倒垂孔保護管應每隔 3m~5m 設 1 圈扶正環,每 1 圈視其斷面所在位置距倒垂孔壁的距離,按扶正需要,焊接 4 個大小不同的 U 形鋼筋,組成斷面的扶正環。下保護管前,可在鉆孔底部先注入少量水泥漿(高于孔底約 50cm)。保護管下到孔底后,宜略提起(不得高于水泥漿面)并用鉆機或千斤頂進行固定。然后準確測定保護管的偏斜值,如偏斜過大,應加以調整,直到滿足設計要求,方可用水泥漿在保護管與鉆孔孔壁之間進行灌漿固結。水泥漿漿液水灰比宜為 0.6:1,灌漿壓力約0.4MPa~0.5MPa。待水泥漿固結后,才允許拆除固定保護管的鉆機或千斤頂。再次測定保護管的偏斜值,以便確定雙金屬管的埋設位置。
雙金屬管安裝
雙金屬管鋼管宜采用Φ146mm×7mm 的鋼管,鋁管宜采用Φ110mm×6.5mm 鋁管。鋼管安裝后要求管內有效管徑不小于 120mm,鋁管安裝后要求管內有效管徑不小于85mm。
鋼管和鋁管安裝前應采樣測定溫度線膨脹系數,測量誤差應≤±2×10-7/℃。雙金屬管標錨固塊加工時需將其與鋼管及鋁管連接處加工成絲扣,錨塊底部應加以焊封,錨塊外圍應加工成粗糙面,以便用水泥漿固結。
雙金屬管各段管接頭應精細加工,安裝時全部絲扣連接縫用防滲漏材料密封,不得漏水。
雙金屬管的導向裝置每隔 3m~5m 設 1 組,每 1 組裝 4 個導向柱板,導向柱板與雙金屬管焊接。
雙金屬管及其錨固塊安裝到孔底后,準確測定雙金屬管的偏斜值,如偏斜過大,應加以調整,直到滿足設計要求。
雙金屬管安裝完畢后,再次測定其偏斜值,以便確定倒垂線錨固塊的埋設位置。繪制雙金屬管立面圖和管中心投影圖,由監理人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倒垂線安裝。
根據雙金屬管管斜測量成果,確定錨固點的最佳位置。要求垂線鋼絲距鋁管管壁的任何一點距離均不小于 35mm。
倒垂線測線采用Φ1.2mm 的高強不銹鋼絲,測線一端與錨固在倒垂孔底的倒垂線錨塊相連接,另一端與懸掛在觀測墩以上的倒垂浮體組內的浮子連接。
倒垂線錨塊埋設前,須對不銹鋼絲與錨塊連接處進行拉力試驗,以保證連接處在埋設后的牢固性。
倒垂線錨塊四周應加工成粗糙面。埋設錨塊的水泥砂漿灰砂比宜為 1:1,水灰比1:0.5,回填深度以能使錨塊牢靠固定為準。
錨塊安裝過程中,應隨時檢查鋼絲位置是否正確,切忌將錨塊一端的不銹鋼絲埋入水泥砂漿中,錨塊埋好后的位置應距孔底 5cm~1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