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揚壓力測壓管主要分為透水花管、沉管、升管三類。測壓管靈敏度試驗:測壓管封孔回填完成后,應向孔內注水進行靈敏度試驗,應在地下水位較為穩定時進行。試驗前先測定管中水位,然后向管內注水。若進水段周圍為壤土料,注水量相當于每米測壓管容積的 3~5 倍;若為砂礫料,則為 5~10 倍。注人后不斷觀測水位,直至恢復到或接近注水前的水位。對于黏壤土,注入水位在 120h內降至原水位為合格;對于砂壤土,24h 內降至原水位為合格;對于砂粒土,1~2h降至原水位或注水后升高不到 3~ 5m 為合格。檢驗合格后,安設管口保護裝置。




1)測壓管制作
測壓管由透水管和導管組成,采用 2 吋鍍鋅鋼管。透水管可用導管管材加工制作,面積開孔率宜 10%~20% (呈梅花狀分布,排列均勻和內壁無毛刺),外部包扎無紡土工織物。管底封閉,不留沉淀管段。
2)造孔
鉆孔直徑采用φ110mm,在 50m 深度內的鉆孔傾斜度不應大于 3°,不允許泥漿護壁。應測記初見水位及穩定水位,描述各土(巖)層巖性,提出鉆孔巖芯柱狀圖。
為防止塌孔,可采用套管護壁,套管壁上鉆好透水孔。透水孔徑為6~8mm,孔隙率10~20%。
3)成孔
先在孔底填約500px 厚的反濾料,然后將測壓管逐根對接下人孔內。待測壓管全部下人孔內后,應在測壓管與孔壁間回填反濾料至設計高程。對黏壤土或砂壤土可用細砂作反濾料;對砂礫石層可用細砂一粗砂的混合料。反濾層以上用膨脹土泥球封孔,泥球應由直徑5~10mm 的不同粒徑組成,應風干,不宜日曬或烘烤。封孔厚度不宜小于4.0m。
4)靈敏度試驗
測壓管封孔回填完成后,應向孔內注水進行靈敏度試驗,應在地下水位較為穩定時進行。試驗前先測定管中水位,然后向管內注水。若進水段周圍為壤土料,注水量相當于每米測壓管容積的 3~5 倍;若為砂礫料,則為 5~10 倍。注人后不斷觀測水位,直至恢復到或接近注水前的水位。對于黏壤土,注入水位在 120h內降至原水位為合格;對于砂壤土,24h 內降至原水位為合格;對于砂粒土,1~2h降至原水位或注水后升高不到 3~ 5m 為合格。檢驗合格后,安設管口保護裝置。
5)原始資料考證
在從造孔始至靈敏度檢驗合格止的全過程中應隨時記錄和描述有關情況及數據,竣工時需提交完整的測壓管鉆孔柱狀圖和測壓管考證表并存檔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