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關于印發《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管理辦法》和《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部直屬各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水利(水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21〕8號)要求,全面完成“十四五”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任務,規范項目管理,消除安全隱患,提升信息化水平,保障水庫安全運行,水利部編制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管理辦法》和《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水利部
2021年10月19日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21〕8號)要求,全面完成“十四五”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進一步規范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管理,消除水庫安全隱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經安全鑒定為三類壩的小型水庫。
第三條 各地應建立健全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責任制,并逐級落實:
?。ㄒ唬└魇?、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本轄區所屬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負總責,要將除險加固工作納入相關規劃、計劃及河湖長制管理體系,加強對市、縣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考核,落實地方資金投入責任,對財力較弱的市、縣,省級財政要適當加大補助支持力度。
?。ǘ┑胤礁骷壢嗣裾撠煴据爡^所屬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落實地方資金投入,組織有關主管部門做好項目的建設實施。
?。ㄈ┑胤礁骷壦姓鞴懿块T負責本轄區所屬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考核。
?。ㄋ模╉椖糠ㄈ素撠熜⌒筒‰U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具體實施,按照批復的建設內容和工期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第四條 各地安排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ㄒ唬﹨^分輕重緩急。優先安排病險程度重,下游有城鎮、人口密集村屯或重要基礎設施,一旦發生垮壩失事影響范圍廣、損失大的小型病險水庫;承擔供水、灌溉等重要生活、生產保障功能的小型病險水庫;與水庫下游經濟和生態關系密切,除險加固后效益顯著的小型病險水庫。
?。ǘ┣捌诠ぷ鞒浞?。優先安排前期工作扎實到位,地方資金落實,運行管護機制健全的小型病險水庫。
?。ㄈ┲С种攸c地區。加大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等區域的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支持力度。
第五條 各地應按照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結合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的實施,建設、完善雨水情測報、監測預警、防汛道路、通訊設備、管理用房等配套管理設施,增強極端氣候條件下的信息報送和預警發布、水庫大壩險情防范處置能力。落實水庫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管護人員,健全運行管護機制,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六條 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轄區所屬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的前期工作,協調財政等有關部門落實前期工作經費,加強前期工作質量和進度管理。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水利部《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壩高小于15米的?。?)型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試行)》,組織有關單位對本轄區所屬小型水庫進行安全鑒定。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鑒定為三類壩的水庫大壩安全鑒定成果核查。安全鑒定成果核查承擔單位出具的核查意見必須具體指出病險的內容、部位、程度等,明確大壩安全類別。
第八條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依據水利部批復的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實施方案,按照項目安排原則編制年度實施計劃,并上報水利部備案后實施。
經備案后的年度實施計劃原則上不得變動。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如遇水庫需降等、報廢,應在年度實施計劃中予以調整,同時報水利部備案。
第九條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直接進行初步設計,初步設計指導意見將另行制定后印發。初步設計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承擔。
設計單位應針對安全鑒定成果及核查意見提出的病險問題,充分論證除險加固設計的合理性,進行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初步設計,根據需要補充開展地質勘察、測量等工作,保證設計質量。
第十條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初步設計由地市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審批。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對初步設計及批復文件實施備案管理并進行抽查。
第十一條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初步設計原則上不能改變原工程規模。
除險加固設計除解決安全鑒定存在的病險問題外,還應逐庫復核解決防洪標準低、結構不穩定、滲流不安全、泄洪能力不足等問題。其中,泄洪能力復核應以保障水庫不垮壩為原則;壩頂路面應進行硬化處理;條件允許應復核加大放水設施的泄流能力。
涉及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的項目,應結合水利部《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要求統籌考慮,避免重復建設。
第十二條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初步設計一經批復,原則上不得變更建設內容。確需變更的,應按規定履行相應程序,重大設計變更應報原審批部門審批。任何設計變更不得降低工程的防洪標準和質量標準。
第三章 建設管理
第十三條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優化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建設管理,體現簡化、高效原則,提升管理實效。
第十四條 各地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組建項目法人,配備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的管理人員,主要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應具備相應的管理能力和工程建設管理經驗,其中技術負責人應為專職人員并具備水利或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執業資格。
各地可根據實際采用集中建設管理模式,由一個項目法人負責多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建設。
第十五條 不能按照第十四條要求的條件組建項目法人的,可通過委托代建、項目管理總承包、全過程咨詢等方式,引入社會專業技術力量,履行項目法人管理職責。
第十六條 各地應建立和完善對項目法人的考核機制,加強對項目法人的監督管理。
第十七條 各地應按照有關規定通過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等形式確定項目參建單位。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可采取多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打捆方式進行招標。
第十八條 承擔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監理任務的監理單位應具備相應的監理資質和履職能力,每個項目選配足額、符合要求的監理力量,落實常駐監理人員,按規范實施監理。有多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的市、縣,可將監理業務打捆招標確定監理單位。
第十九條 項目法人應按規定及時與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設備和材料供應等中標單位簽訂合同,加強合同履約管理。各參建單位必須嚴格依照合同約定,切實履行合同義務,承擔合同責任。
第二十條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原則上應在項目資金下達之日起一年內完工,并及時進行主體工程完工驗收。
主體工程完工驗收合格后,方可蓄水運行。
第二十一條 項目法人應參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定》,及時收集、整理和歸檔項目建設全過程資料,加強檔案管理,同步實現檔案數字化、信息化,向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匯交立項和驗收相關檔案。
第二十二條 項目竣工驗收后,項目法人應及時向水庫運行管理單位辦理移交手續,包括工程實體、其他固定資產和工程檔案資料等。
第四章 質量與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條 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加強對本轄區所屬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
第二十四條 項目法人對工程建設質量負首要責任,應設置質量管理機構,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督促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設備和材料供應等參建單位建立質量保證體系,落實質量管理主體責任。
第二十五條 項目法人和其他參建單位應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強化安全生產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培訓,嚴防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第二十六條 項目法人應根據項目工期要求,按照規定編制施工度汛方案,報主管部門備案并嚴格執行,確保工程安全度汛。正在實施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原則上汛期應空庫運行。
第二十七條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項目法人和其他參建單位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在工程建筑物設計使用年限內對工程質量承擔相應責任。項目法人和其他參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調動工作、退休等原因離開該單位后,被發現在該單位工作期間違反國家有關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規定,造成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的,仍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章 資金管理
第二十八條 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應嚴格遵守《水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優先用于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大壩穩定、滲流安全、泄洪安全、金屬結構等主體工程建設。
第二十九條 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財政等部門及時落實項目建設資金,確保如期完成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第三十條 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督促項目法人做好項目財務管理和資金使用管理,按照基本建設財務規則進行管理和核算。
第三十一條 項目法人在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后,應按照規定及時組織編制竣工財務決算。
第三十二條 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等部門對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管理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嚴肅處理。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 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對本轄區所屬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實施監督管理。流域管理機構按照水利部安排實施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 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管理臺賬,逐庫落實除險加固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及時跟蹤掌握項目實施情況,做到加固一批、驗收一批、銷號一批,并將年度完成情況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十五條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設計、承建、招標代理等單位納入水利行業信用監管范圍,依照《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等規定實施信用動態監管,在全國和省級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平臺公開相關信用信息。
第三十六條 各地應結合實際把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的實施情況納入河湖長制考核評價范圍,完善監督考核機制。水利部對各地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考核。
第三十七條 各地應建立健全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責任追究機制,對項目前期工作、建設管理和資金使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落實不力的責任單位和相關人員實施責任追究。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由水利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21〕8號),全面完成“十四五”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任務,推進和規范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為落實水庫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提供技術支撐,保障水庫安全運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小型水庫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
本辦法所稱監測設施包括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設備,以及監測信息匯集、應用和共享的監測平臺。
第三條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負總責,組織編制監測設施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確定實施項目和內容,負責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的監督管理??h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監測設施建設,監督運行管理。
第四條 監測設施建設按照“統籌協調、因庫制宜、實用有效、信息共享”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結合水庫壩型、規模、壩高、壩長、下游影響、通信條件等,依據有關技術標準,合理設置監測設施,并做好與已有監測設施及除險加固項目建設內容銜接,避免重復建設,建立完善監測平臺,實現信息匯集、應用和共享。
第五條 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資金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落實,統籌地方財政預算資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額度,保障監測設施規范建設與有效運行。
監測設施運行維護納入水庫工程維修養護資金使用范圍。資金使用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章 實施計劃
第六條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編制監測設施實施方案,明確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的目標任務、實施計劃、資金安排、工作措施等內容。
第七條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監測設施實施方案組織編制年度實施計劃,按照符合工程實際、區別輕重緩急原則,確定年度項目實施名單、建設內容、設施配置、資金安排、完成時限、管護措施等。
第八條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將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報送水利部備案后實施。
第三章 建設內容
第九條 雨水情測報要素主要包括降水量、庫水位、視頻圖像等,大壩安全監測要素主要包括滲流量、滲流壓力、表面變形等。監測設施設備基本配置要求見附件,各地可結合實際工程特點合理配置。
第十條 監測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參照《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技術規范》(SL 61)、《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監測設計規范》(SL 725)、《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SL 551)、《混凝土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SL 601)等雨水情、大壩安全監測、信息化相關技術標準執行,主要監測要素應滿足規范標準要求。
有條件地區可結合實際探索采用新技術、新裝備,提高建設標準和監測信息化水平。
第十一條 設施設備應根據工程實際、現有設施設備及通信條件確定,選用具備自動測報、雙路供電、多種通訊、斷電存儲等功能的產品;測點編碼應符合水利對象編碼要求。
監測信息應以自動采集和報送為主,采用一站多發方式,向相關監測平臺發送,有條件的應實現自動報警。因特殊原因不能自動采集和報送的應落實人工采集和報送措施。應根據需要配置衛星應急通信設備,保障極端氣候條件下的信息報送和預警發布能力。
第十二條 建立完善部級及省級監測平臺,用于匯集、應用監測信息,并與水文、防汛指揮等相關業務系統實現信息共享。省級監測平臺實現省、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庫管理單位統一使用,與部級監測平臺互聯互通;市、縣級建立的監測平臺應與省級監測平臺實現信息共享。
第四章 建設管理
第十三條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可結合本地實際,優化監測設施建設管理,體現簡化、高效原則,提升管理實效,保障建設質量與安全。
第十四條 各地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組建項目法人,原則上以縣級以上行政區為單元組建,統一負責本轄區內監測設施項目建設管理。
各地可因地制宜,探索采用委托代建、項目管理總承包、全過程咨詢等方式,引入社會專業技術力量,參與項目建設管理。
第十五條 項目法人委托具有相應專業能力的單位統一編制轄區內監測設施項目設計方案,設計方案應包括設施布置、設備選型、埋設安裝、監測平臺、運行維護等內容。
監測設施項目設計方案由地市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督。
第十六條 項目法人應在遵守有關規定前提下,采取集中打捆方式組織招標投標,擇優選取專業能力強、市場信譽好、售后服務有保障、符合項目建設要求的承建單位。
第十七條 項目法人應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建立健全質量管理保證體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項目質量與安全。
第十八條 項目法人應按照年度實施計劃嚴格控制項目進度,原則上當年項目應在當年完成。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統籌安排監測平臺開發與設施設備建設,有條件地區監測平臺可先期開發,保障監測數據及時匯集應用。
第十九條 監測設施項目完工后,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完工驗收。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項目驗收的監督指導。
第五章 運行管理
第二十條 監測設施運行維護單位由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鼓勵采用政府集中購買服務方式選擇專業化運行維護單位開展監測設施運行維護及數據整編分析。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監測設施運行維護的監督指導,建立健全監測設施運行維護制度,嚴格落實運行維護崗位職責,明確信息報送、日常維護、檢測校驗、數據應用、技術培訓等要求。
第二十二條 降水量、庫水位、滲流量、滲流壓力、表面變形等監測頻次參照相關規范并依據工程管理實際需要執行,滿足雨水情監測預警、預測預報和大壩安全管理要求。
當出現強降水、庫水位明顯變化,蓄水初期、遭遇大洪水、強地震、工程異常等特殊情況時,應加密監測頻次。對監測中發現的數據異常應及時進行補測和比測,加強分析研判。
第二十三條 水庫運行管理單位負責組織做好監測信息報送工作,應按照監測頻次要求及時將監測信息上傳至監測平臺,做好數據存檔備份與管理。信息報送按照《水利數據交換規約》(SL/T 783)、《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SL 651)等標準執行,標準尚未覆蓋的部分另行制定。
遇到緊急情況或重大安全問題,應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并落實安全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條 監測設施運行維護單位應按有關規范要求,組織做好監測設施的日常檢查、運行維護和檢測校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監測設施正常運行。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每年應組織監測資料整編,定期進行資料分析,加強分析成果應用,其中雨水情整編資料按規定向有關水文部門匯交。
第二十六條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完善監測平臺運行和信息應用管理機制,明確監測平臺運行工作要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監測平臺運行管理的監管,落實運行維護措施,保障監測平臺正常運行,充分發揮監測信息的作用。
第二十七條 雨水情、大壩安全監測、視頻圖像及其他采集設備應匹配兼容,并具有網絡安全防護功能。監測平臺應滿足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要求,重點采取安全認證、傳輸加密、存儲加密、數據備份等安全措施,確保信息安全。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八條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對監測設施項目建設、資金使用、質量成效、運行維護等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十九條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監測設施項目管理臺賬,動態掌握項目實施情況,實施精細化管理,督促項目按計劃完成。
第三十條 監測設施設計、承建、招標代理等單位納入水利行業信用監管范圍,依照《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等規定實施信用動態監管,在全國和省級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平臺公開相關信用信息。
第三十一條 各地應建立健全監測設施項目責任追究機制,對項目前期工作、建設管理、資金使用、運行維護等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落實不力的責任單位和相關人員實施責任追究。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由水利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
小型水庫監測設施設備基本配置表
工程 規模 | 雨水情測報 | 大壩安全監測 |
降水量 | 庫水位 | 視頻圖像 | 滲流量 | 滲流壓力 | 表面變形 |
土石壩 | 重力壩及拱壩 |
?。?/span>1)型 | 1.至少設置1個降水量監測點。 2.對流域面積超過20km2的可增加具有流域代表性的監測點 | 設置1個自動監測點和1組人工觀測水尺 | 1.具有通信條件的應設置不少于2個視頻圖像監視點。 2.壩長500m以上的根據需要增加監視點 | 存在滲漏明流的大壩應設置1個滲流量監測點,有分區監測需求的根據需要增加監測點 | 1.滲流壓力監測橫斷面根據工程規模、壩型、壩高、壩長、下游影響等情況,設置1~2個監測橫斷面,一般設置在最大壩高和滲流隱患壩段,壩長超過500m的根據需要增加監測斷面。 2.土石壩每個監測橫斷面宜設置2~3個監測點,一般設置在壩頂下游側或心(斜)墻下游側、壩腳或排水體前緣,必要時在下游壩坡增設1個監測點;下游水位或近壩地下水位監測點根據需要設置;存在明顯繞壩滲漏的,根據需要設置繞壩滲流壓力監測點。 3.面板堆石壩如需設置應根據情況確定 | 1.重力壩及拱壩根據廊道、帷幕和滲流情況設置揚壓力監測點。 2.下游水位或近壩地下水位監測點根據需要設置。 3.存在明顯繞壩滲漏的,根據需要設置繞壩滲流壓力監測點 | 1.對壩高超過30米或下游影響較大的土石壩,壩高超過50米或下游影響大的重力壩、拱壩,應設置表面變形監測設施。其他小型水庫,根據規范要求,結合工程實際和下游影響情況設置大壩變形監測設施。 2.土石壩以表面垂直位移監測為主,重力壩、拱壩以表面水平位移監測為主,且宜在壩頂下游側設置1個變形監測縱斷面。必要時,土石壩可增設1個監測橫斷面。 3.選擇基礎穩固的壩端或近壩便于觀測區域設置必要的工作基點和校核基點 |
?。?/span>2)型 | 1.具有通信條件的應設置不少于1個視頻圖像監視點。 2.壩長500m以上的根據需要增加監視點 | 存在滲漏明流、壩高15m以上或影響較大的大壩應設置1個滲流量監測點,其他情況根據需要設置監測點 | 1.滲流壓力監測橫斷面根據工程規模、壩型、壩高、壩長、下游影響等情況設置,壩高15m以上的設置1個監測橫斷面,壩高15m以下的根據需要設置監測斷面。 2.土石壩每個監測橫斷面宜設置2~3個監測點,一般設置在壩頂下游側或心(斜)墻下游側、壩腳或排水體前緣,必要時在下游壩坡增設1個監測點;下游水位或近壩地下水位監測點根據需要設置;存在明顯繞壩滲漏的,根據需要設置繞壩滲流壓力監測點。 3.面板堆石壩如需設置應根據情況確定 |
注:本監測設施配置表為基本要求,各地可根據實際,提高建設標準 |

四川葛南儀器有限公司能提供的監測儀器有:(一)水庫水雨情:庫水位計(雷達水位計、壓力式水位計、投入式水位計、電測水位計、超聲波水位計、電子水位標尺);水位標尺(瓷磚水位標尺、不銹鋼水位標尺、搪瓷水位標尺、反光膜水位標尺、高分子水位標尺、視頻水位標尺);雨量計(翻斗式雨量計);視頻(球機、槍機、照相機);廣播(預警喇叭)。(二)水庫安全監測:表面水位垂直位移(通用強制對中基座、水準標點、雙金屬標、鋼管標、GNSS接收機、固定覘牌、活動覘牌);水位壩體滲流和揚壓力監測(測壓管、滲壓計、揚壓力計、投入式水位計、電測水位計);水庫滲流量監測(量水堰板、量水堰計、量水堰標尺)自動化采集設備(1路、4路、8路、16路、24路、32路以及模塊化8~72路),數據推送上報入水利系統平臺。滿足和符合信息報送按照《水利數據交換規約》(SL/T 783)、《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SL 651)等標準要求。